腊月的超市里总是弥漫着甜腻的香气,我推着购物车在年货区晃悠时,目光突然被一排红彤彤的福袋抓住了——那是“黄金福牌”的新款福袋,烫金的“福”字印在朱红绸布上,像团跳动的火焰。售货员阿姨笑着递来一本册子:“姑娘,这福袋可灵了,每包都不重样,说不定能拆出你想要的惊喜呢!”我鬼使神差地拿了一个,揣进口袋时,心跳竟莫名快了几分。
当晚我把福袋搁在茶几上,客厅的灯光落在绸布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斑。女儿凑过来,眼睛亮晶晶的:“妈妈,这里面会有什么呀?”我故作神秘地摸了摸她的脑袋:“秘密哦,等下我们一起拆。”她便搬了张小凳子坐在旁边,小手托着腮,睫毛忽闪如蝶翼。
剪开红绳时,绸布“唰”地散开,像朵绽放的花。最先掉出来的是个金元宝造型的巧克力,沉甸甸的,咬一口,可可香混着奶香在舌尖化开,女儿眼睛弯成月牙:“妈妈你看,这是招财宝宝!”接着是一只迷你福字贴纸,用糯米纸做的,贴在冰箱上,连冷气都仿佛染上了喜气。最后是一张手写卡片,字体娟秀:“愿你的日子如糖般甜,如福般满。”落款是“黄金福牌手工组”,下面还画了只举着糖果的小兔子。
女儿把这些宝贝一一收进她的“百宝箱”,临睡前还抱着福袋亲了亲。我望着她熟睡的脸,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盼着过年,也是因为能收到这样的“未知礼物”——那时没有精致的福袋,只有奶奶缝在棉袄里的压岁钱,攥在手心暖烘烘的,像揣了整个春天的阳光。原来不管时代怎么变,人们对“小确幸”的渴望从未改变,而黄金福牌的聪明之处,就是把这种渴望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真实。
第二天上班,我把福袋里的卡片放在工位上,同事见了纷纷围过来:“你这福袋在哪买的?我也想给家人带几个!”我笑着说:“就在超市年货区,听说每周都会上新款式。”她们便叽叽喳喳讨论起来,有人说想要“事业运款”,有人说想要“健康款”,笑声像铃铛一样,撞碎了午间的困倦。
傍晚接女儿放学,她举着个新折的纸鹤冲过来:“妈妈你看!我用福字贴纸折的,老师说这是‘福运降临’!”纸鹤翅膀上还粘了颗巧克力豆,在夕阳下泛着光。我蹲下来抱住她,鼻尖蹭过她发顶的软毛,忽然觉得生活就像这个福袋——表面是普通的绸布,拆开后却藏着无数细碎的星光,有的甜,有的暖,有的让你忍不住笑出声。
后来我又买了两个福袋,一个送给独居的张阿姨,一个留给远方的闺蜜。张阿姨打电话来说:“那福袋里的手工皂真好用,洗完手都是香的。”闺蜜则发了条朋友圈,配图是她拆福袋时笑歪了的嘴,配文是:“拆到了我最爱的茉莉花茶包,像拆到了春天!”看着这些反馈,我忽然懂了黄金福牌的用心——他们卖的哪里是福袋啊,分明是把“被人记挂”的幸福感,打包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惊喜。
如今我家茶几上总摆着那个空福袋,红绸已经有些褪色,可每次看见它,心里就会涌起股暖流。就像生活本身,不会永远大富大贵,但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,拆开那些“小确幸”的包裹,就会发现,原来最珍贵的宝藏,从来都不是金灿灿的,而是藏在日常里的,那些闪闪发光的温柔。
(全文约750字)